第一期“湿地保护与碳中和培训班”报名启动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这一彰显大国责任的宣言既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行动目标,也是立足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碳中和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即植物等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相当。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加剧,尤其是工业发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极端天气和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加。
1850-2022年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距平历年变化。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
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1.5℃的可能性迅速降低,跨越这一翻转点,将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风险。
作为全球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提供物质和能量等重要功能,是人口密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固碳”功能。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可以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和维系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对实现碳中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中国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也已颁布实施,湿地保护已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企业作为经济生产的关键主体,了解并参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有效提升ESG表现,规避因触碰相关保护“红线”带来的经营风险;金融机构作为调动社会资源的关键支点,在这一领域的积极参与则能动员资金更多流向生物多样性友好领域,引导企业开展可持续生产,也能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挖掘更多拥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优质资产。
为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工作,促成资本与保护的跨界互动,助力“双碳”目标,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将联合举办“湿地保护与碳中和培训班”,面向对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感兴趣、关注ESG领域的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和金融机构从业者、湿地保护从业者和志愿者开放报名,帮助学员系统了解湿地保护的宏观政策与全球实践、湿地碳汇功能与蓝碳交易等,搭建不同领域从业者的交流平台。
红树林基金会(MCF)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基金会参与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在2021年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十大案例》;2022年,基金会在《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会议瑞士日内瓦分会场主办“面向2030/2050年的全球红树林”边会,积极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本次培训还将前往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进行户外实践,走进“海上森林”,了解蓝碳生态系统。
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是三大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为蓝碳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等陆地绿碳生态系统相比,蓝碳生态系统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上述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保护与修复蓝碳生态系统是助推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途径。
• 培训安排 •
5月18日全天、5月19日上午课程培训:
1.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2.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3.湿地GEP核算方法和案例分析;
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案例;
5.湿地碳汇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
6.蓝色碳汇交易机制与案例;
7.ESG理念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5月19日下午户外实践: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保护行动。
扫码报名
组织方将审核报名信息,预计于5月16日前通知报名成功的学员,并告知具体培训信息。
关于“一个长江”项目
“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由华泰证券于2018年设立,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区域,致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生态振兴,通过支持环保公益领域青年人才发展,开展公民科学行动为环保事业注入长期动力,并以ESG为纽带,促进生态保护界与资本市场对话合作,引导资本向善。2022年华泰证券与华泰公益基金会合作设立“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该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非政府组织论坛“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2020年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年报》实践案例。
关于红树林基金会(MCF)
红树林基金会(MCF)是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目前已启动“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三大战略品牌项目。
本文转载自红树林基金会微信公众号